保护视力色: |
近年来,市中区积极探索“政府+慈善”模式,出台《乐山市市中区“嘉恩善济,救在身边”全国服务类社会救助试点工作方案》,全面落实“三二一”工作目标,推动服务类社会救助可持续发展。
一、“标准化+动态化”摸准需求
一是需求收集“标准化”。编制《困难家庭需求摸排调查表》,采用“一次排摸、动态调整”的方式,委托专业社会组织对7000余户家庭“敲门问需”,目前已收集具体需求1.5万条并进行分析研判,已形成居家生活、关心关爱、能力提升、代办帮办等方面7大类79项需求清单。二是服务对象“动态化”。建立“一户一档”数据库,分类编制“基本需求”和“个性需求”两张清单,实行对象动态调整机制和需求逐级化解机制,确保需求有回应、有化解。
二、“项目库+爱心池”汇聚资源
一是建立政府“项目库”。充分整合现有救助服务政策、政府购买服务等资源,统筹民政、人社、残联等14个部门65项服务,形成政府“项目库”。二是汇聚慈善“爱心池”。通过慈善捐款、社区慈善基金、志愿服务等方式,汇聚126支社区慈善基金,筹集120余万元善款构建慈善“爱心池”。搭建起以政府“项目库”为基础、以慈善“爱心池”为补充的服务类社会救助“政府+慈善”模式。
三、“一站式+精准化”派送服务
一是落实受理“一站式”。依托“区-镇-村”阵地体系,按照“村社一人、镇街一窗、区级一中心”布局,建立“村-镇”受理机制和“镇-部门-社会力量”派单机制,做到群众诉求一站式受理,截至目前镇村已“一站式”受理群众诉求538件次。二是实现服务“精准化”。针对群众合理需求,政府服务项目能够解决的,及时通过“政策找人”予以解决;政府政策暂时未覆盖的,由慈善“爱心池”生成服务项目予以支持,实现精准化服务。试点工作开展以来,政府“项目库”已服务群众1.5万余人次,其中结对帮扶老人940余人次、结对帮扶困境儿童1150余人次、居家养老服务4200余人次、精神康复150余人次、助餐7800余人次;慈善“爱心池”已生成服务项目11个,开展慈善活动17场,服务群众1200余人次。
(来源:市中区民政局)